主治范围: 失眠 | 抑郁症 | 精神分裂症 | 焦虑症 | 神经衰弱 | 植物精神紊乱 | 强迫症 | 狂躁症 | 其他精神疾病
医院公告: |
SX无创脑分区检测
一.应用范围
用于脑瘫、失眠、抑郁症、头痛、帕金森、精神分裂症症等神经、精神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尤其在脑瘫、失眠、头痛等的治疗上,疗效显著。产品覆盖、社区及家庭。
SX无创脑分区检测范围:
(1)各种神经、精神心理疾病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跟踪;
(2)亚健康状态人群大脑功能的检查,特殊人员选拔的脑功能评价;
(3)大脑生理规律或机理的探索等。
SX无创脑分区检测病种:
(1)脑瘫:改善患者肌肉痉挛及情绪状况、语言表达等方面,疗效明显。
(2)失眠: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减少夜间醒来次数,改善多梦状况。
(3)抑郁、焦虑: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睡眠;
(4)头痛:缓解功能性(非器质性疾病所致)头痛,预防血管性头痛的发作;
(5)帕金森病:与药物协同治疗,减少药物的用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疗效;
(6)精分症:改善患者的睡眠和抑郁情况等。
二.精神心理疾病诊疗
1.脑瘫、失眠、头痛、抑郁等疾病需求。精神心理疾病诊疗是21世纪医学研究的主轴之一,无创的诊疗技术是医学发展的方向.
(1)脑瘫:脑瘫救助5年行动计划资料数据显示:据统计,目前我国现有脑瘫患者600多万人,每年新增脑瘫病例4-5万人,脑瘫患儿的终身医疗经济成本高达50万多元。广东目前有20万名脑瘫患者,其中深圳地区就有近10万名脑瘫儿童。另据部门统计我国脑性瘫痪发病率占总人口的18.4‰,弱 智儿童占22.3‰。
(2)抑郁等:据卫生部2005年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已超过8300万,以精神分裂症症为代表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达1600万。世卫组织的研究显示,在中国负担较高的20种疾病中,精神疾患占了5项,分别是抑郁、双相情感疾病、精神分裂症症、强迫症和自杀。精神障碍造成的负担。据世卫组织推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
(3)失眠:200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约有4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约占人口总数的38.2%。2006年又一项中国六大城市普通人群失眠状况调查报告,失眠人群竟高达57%,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人群是中年从事管理、新闻和科研等脑力劳动的骨干分子、白领人士等。
SX无创脑分区检测对脑瘫的治疗,可说是对现有医疗技术的重大突破。
2.临床诊断需求。目前,这些疾病缺乏客观的临床诊断技术。目前主要的治疗表现形式有:
(1)心理量表评定。(2)症状学。
这两种形式都是不可以定量的,都是不够客观的。
3.治疗需求。
(1)药物治疗:是常用的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不少问题有待解决。疗效还不够满意,估计至少有10%的病例无效或效果不佳。停药后复发率高。其次,是药物的毒副作用,会导致药物依赖性等。第三,有关药物选择、疗效预测和剂量调节等,主要凭借医生的临床经验。
(2)物理治疗:近年来,一些物理治疗方法尤其是脑刺激疗法如迷走神经刺激、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等得了迅速的发展,并被初步用于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脑刺激疗法的优点在于:无创伤或者创伤小,有可逆性特点,如效果不好可以摘除刺激装置;治疗参数有个体化可调性;刺激装置可开可关,便于进行对照研究。
①抽搐疗法(electroconvulsivetherapy,ECT)是利用适宜电流刺激大脑,引起病人短暂意识丧失和全身痉挛发作,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对重性抑郁障碍、躁狂症、混合状态、精神分裂症症(紧张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和一些帕金森病的特殊类型有效果。缺点:抽搐发作,ECT可诱发抽搐时间过长(180秒以上)和ECT后癫痫发作,头痛,记忆缺失,躁狂发作,脱抑制状态,偏侧颜面发烧感。轻度短暂的副作用:头痛,意识模糊,激越,轻躁狂,记忆缺失,头晕。
②抽搐电休克(Modifiedelectroconvulsivetherapy,MECT)治疗,或称改良电休克或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是在全身麻醉和肌肉松弛的基础上予精神病患者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大脑皮层广泛性的脑电发放,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有谵妄、呕吐、认知损害等副作用。
③迷走神经刺激疗法(VagusNerveStimulation,VNS)是通过脉冲电流刺激迷走神经,而逆向影响大脑功能。2005年7月美国FDA正式批准VNS用于18岁以上的慢性抑郁症或TRD(至少4种抗抑郁药物治疗无效)患者的辅助性长期治疗。
④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是应用脉冲磁场作用于脑组织,诱发一定强度的感生电流,使神经细胞去极化并产生诱发电位,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的生物刺激技术。详细比较见后。